第12章落井下石的张,陈-《历代王朝更迭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    是何等的风云人物了。

    陈馀比张耳年纪小了不少,也是才华横溢,名声在外,后来被一位富翁相中招为女婿。张耳当县令收门客的时候,陈馀就慕名而来,对待张耳就像对待自己亲爹一样那么尊敬。两人相处时间长了,惺惺相惜,做了异姓兄弟,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,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。

    秦始皇把魏国灭了之后,听说了张耳和陈馀的大名,觉得这样的祸患不能放任自流,悬赏一千金捉张耳,五百金捉陈馀。安生日子算过到了头,兄弟两人改名换姓跑到了陈县。人们常说: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。张耳、陈馀两人大概也懂得这个道理,在陈县当起了里正卫。里正卫属于身份比较卑微的小吏。张耳、陈馀当差的日子里没少受上司欺负,但是倒也从来没怀疑他俩的身份。

    终于,秦二世元年(公元前209年),陈胜起义,占据了陈县。张耳、陈馀苦日子可算熬到了头,连忙前去投奔。陈胜对这两人也是久闻大名——海捕告示里见过,当即留用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,张耳和陈馀劝陈胜不要自立为王,可陈胜没听。

    张耳和陈馀见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,断定陈胜的日子长不了,决定外出避祸。于是,陈馀对陈胜又献一计,建议陈胜在进攻攻打咸阳的同时,让他和张耳带一队人马夺取黄河之北的赵国故地。陈胜倒也同意了,但是留了个心眼,安排心腹大将武臣为将军,邵骚为护军,让张耳、陈馀分别任左右校尉,防止两人起异心。张耳、陈馀心里恨吶:计策是我们出的,居然让我们给人打下手,而且还是区区校尉,这也太欺负人了!

    恨归恨,但人在矮檐下,不得不低头。在武臣的带领下,张耳、陈馀等人率三千征北军挺进河北。一过黄河,陈馀就发挥作用,把附近诸县的豪杰都召集到一起,请武臣发表了一通讲话。这些豪杰本来就是脑后生有反骨的,在武臣的鼓动之下纷纷同意加盟。于是,武臣军滚雪球一样迅速扩充到数万人。

    带着数万人马,武臣连下十城,屠尽官吏。当然了,都是小城,大城一个也没打下来。屡屡在大城面前碰壁的武臣直眉瞪眼就奔范阳(约在今北        京市和河北保定市北部)去了。敌军即将兵临城下,范阳有位谋士,姓蒯(kuai)名通(原名蒯彻,后来因为避汉武帝刘彻的名讳,改称蒯通,后世三国时期荆州蒯家的先祖之一蒯姓起源和来历最早出自商朝,是以国名为氏,得姓始祖为春秋晋国大夫蒯得,蒯姓目前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95位),跑去见范阳令陈说利害,终于劝得范阳令决定举城投降。然后,蒯通又带着范阳令的求降书信去见武臣,鼓起三寸不烂之舌为武臣献了一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妙计,让武臣不仅接受范阳令投降的请求,而且重重封赏范阳令,再让范阳令穿着华服乘着豪车到处旅游。这样,各地看见投降者有这么高的待遇,争相归附了。不费一兵一卒,武臣就得了三十城。

    就这样,武臣没费什么力气就打到了邯郸。这时,从陈县传来两条消息:忠心耿耿的葛婴因为私立襄彊得罪了陈胜而被杀;楚军西征主将周章战败自刎。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    张耳、陈馀两人对视,心中都有了计较:报陈胜羞辱之仇的机会总算来了!两人当即面见武臣,劝说道:“陈王打着楚国的旗号起义,现在自己称了楚王,看来是没有一定要立六国后裔为王的打算。将军您仅仅凭借三千兵马拿下赵国故地三十几城,独据河北这么大地方,您要是不称王,恐怕就压不住场面了。再说陈王这个人爱听信谗言,如果有人嫉贤妒能,在他耳边说您坏话,您不称王也是称王了,恐遭杀身之祸。您要是实在不愿意自立,可以立陈王的心腹为王,或者立赵王后裔为王。时不我待,机不可失。将军不要错过这个大好机会啊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