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7章“鸡鸣台”传说的由来-《历代王朝更迭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孟尝君没有考虑周全,他单单献宝给秦王,却忽略了宣太后。宣太后并不是真的想要狐白裘,而是喜欢一个虚名,喜欢别的国家对自己的尊重。

    宣太后执掌后宫,对燕姬之事自然了若指掌。她见孟尝君前来求情,思量孟尝君此人也不过如此,在秦国的一年并没有什么作为,也许他不过是善于收揽人心罢了。

    于是,在她的授意下,燕姬提出了献上狐白裘的要求。她认为只要这个要求提出,孟尝君必然会知难而退,到时再杀了孟尝君,他就无法怪秦国不近人情了;即使他真的有本事,将之从秦王手中拿出来献给了燕姬,也是死罪一条。

    俗话说“上有政策、下有对策”,既然燕姬铁了心要狐白裘,孟尝君就要想方设法将其重新弄到手,而他的门客中恰有几个擅长偷盗的人。

    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,其中一个最为擅长翻墙越户的门客站了出来,表示有办法把狐白裘从王宫里“拿”出来。

    据说在夜幕降临时,那个门客装扮成狗的模样,乘着夜色从狗洞里爬进王宫。他找到内室大门后,发现秦王内室防守很严密,无法进入。这时该门客灵机一动,既然扮作狗样,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学做狗叫。看守之人一听狗叫,果然被蒙骗,这个门客顺势跃进内室,找到并盗出了狐白裘。狐白裘盗出后,孟尝君将其交到燕姬之手。燕姬十分高兴,将之献给了宣太后。于是宣太后授意燕姬,劝说秦王释放孟尝君。既然爱妾相求,秦王也乐于做个顺水人情,将孟尝君放了,并给了他一个过关文书,允许他回齐国。

    只是这一次,孟尝君能够安全返回齐国吗?

    反秦联盟

    孟尝君知道,自己万万不能再在秦国久留,只要秦王得知狐白裘被偷,或者燕姬将狐白裘之事告诉了秦王,他孟尝君必然会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。

    于是,孟尝君在得到了过关文书后,带着一行门客,星夜兼程向东逃去,赶到函谷关时,已是夜半时分。此时,秦王已经得知了消息,于是派遣了两路人马向东而来。一路负责追击孟尝君,另一路则负责赶到函谷关,向守关将领宣布秦王的旨意。

    秦国自秦孝公时期开始,便立下法令:“日落闭关,鸡鸣开关。”孟尝君一行人如果等到鸡叫时分才出关,很有可能被秦国的追兵追上,到时前有阻拦,后有追兵,孟尝君就只能束手就擒了。见孟尝君心急如焚,一位擅长口技的门客心生一计,跑到函谷关附近的山头上,学起鸡叫,其叫声清越嘹亮,划破长空。他这一叫不要紧,竟然让关内、关外的雄鸡都叫了起来,可谓一呼百应。守关的士兵听到鸡叫,自然想不到是有人故意为之,以为天快亮了,就习惯性地开了关门,孟尝君将通关文书交给守关人员,守关将领并没有疑心,于是他们很快便出得函谷关去。待得秦王的追兵赶到,孟尝君早已带领他的门客开始了新的征程。

    后人为了纪念此事,便在函谷关前筑起“鸡鸣台”,据说登此台者,可隐约听见一片此起彼伏的鸡叫声,颇为神奇。

    孟尝君逃离秦国之后,经过赵国。赵国人听说孟尝君是个贤能之人,都愿出来一睹他的风采。经过某个县时,该县中人见孟尝君并无想象中的魁梧高大,便嘲笑着说:“孟尝君真让人失望,原来他不过是个瘦弱不堪的人罢了。”孟尝君听后并没有生气,而是一笑置之。但他的门客们却很不甘心,随行之人不由分说,跳下车杀了几百人才离去。

    不久孟尝君等人回到齐国,齐湣王对其才华很是赏识,于是,封其为相国,让其执掌国政。

    孟尝君虽然能够广交天下贤人,且有“海纳百川、有容乃大”的气度,但是并不代表着能够忍受秦国对于他的侮辱。但秦国实力之强,让孟尝君不得不衡量,到底自己有没有一雪前耻的能力。这个时候他的门客中有一个叫做公孙弘的,说出了一个建议,让孟尝君不妨先探探秦国的深浅。

    《战国策》记载说,公孙弘又作“公孙宏”,战国时齐国人,是一名策士。既然他想到并提出了这一建议,必然有解决的办法,所以孟尝君便请求他代表齐国出使秦国,一探秦国虚实。

    公孙弘此去,可谓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。秦昭襄王嬴稷一时大意刚刚放跑了孟尝君,此番公孙弘竟然明目张胆再入秦国,岂不是自寻死路?

    秦昭襄王接见公孙弘时意欲好好地羞辱他一番,以雪前番孟尝君逃出生天的耻辱。所以他和公孙弘一见面,便气势汹汹、盛气凌人地问道:“孟尝君贵为皇亲国戚,又是齐国的丞相,他的封地有多大?”

    公孙弘如实说道:“大约一百里。”

    秦昭襄王笑了,不屑地说道:“寡人挟君王之威势,因而秦国土地东西南北,都横跨千里,秦国士兵骁勇善战,今带甲百万、战车万乘,比之孟尝君的三千门客,孰强孰弱一目了然,但是即使如此,寡人也不敢擅动。孟尝君区区百里之地,寥寥三千门客,怎么敢与寡人为敌?孟尝君这样做,不是自不量力吗?”

    公孙弘听后反驳道:“孟尝君手下三千门客,哪一个不是贤达之人,哪一个不是能人异士?孟尝君懂得用人,因而只要他振臂一呼,天下英雄便会云集响应。大王你懂得这些吗?”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