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4章合纵大业-《历代王朝更迭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土地是有限的,贪欲是无穷的,以有限的土地侍奉无穷的贪欲,这叫拿钱购买怨恨,纠结灾祸。俗语言,“宁为鸡头,不为凤尾”,苏秦劝韩宣王仔细思考未来。苏秦如此分析,韩宣王对自己曾经做出的决定很是后悔。

    韩宣王虽然没有谋略,但是十分勇猛。被苏秦点化后的他脸色大变,捋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    起袖子,右手按剑,仰天长叹,他立誓决不侍奉秦国,同时,表示愿意参与合纵,将国家托付给苏秦。

    离开韩国后,苏秦来到被秦国打得一片狼藉的魏国。在秦军的武力威胁下,魏国不仅自称为秦国的属臣,还为秦国建造离宫,接受秦国的分封,采用秦国的冠服式样,春秋两季按时纳贡助祭。连周天子都没有享受过魏国的如此侍奉,可见秦国多么强横。

    魏国确实不堪秦国一击,苏秦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,而是举一些以少胜多、以仁德战胜暴力的例子给魏襄王听。

    越王勾践卧薪尝胆,只用3000疲惫的兵将就活捉狂妄自大的吴王夫差;周武王也只有3000兵士和300辆破车,就能够在牧野制服暴君商纣。苏秦的意思是,战争的胜败不仅在于实力,更在于扬长避短,充分发挥自己的威力。

    他引用《周书》里的一句话,草木刚刚生长出嫩芽的时候,如果不及时剪除,待嫩芽长成粗壮的枝干,必须用斧头才能砍掉。苏秦劝魏国及早考虑未来,而不是听信连横家的诱骗,走一步算一步,因为主张连横的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利益。

    一番思量后,魏襄王答应参与合纵。

    纵观魏国的历史,失去商鞅后,魏国就彻底沦为了二流国家。魏国国君在强秦的武力威胁和自身的国家利益之间摇摆,秦国逼迫紧急时参与连横,秦国松懈时加入合纵,朝三暮四。

    从魏国出发,苏秦一路东行来到东方大国齐国。齐国与秦国相距很远,中间又隔着好几个国家,还没有受到秦国的实际伤害或者威胁。而且,齐国南有泰山,东有琅邪山,西有清河,北有渤海,地理位置得天独厚。遭遇的战火少,齐国百姓致力于生产,因而物产丰富,家给人足。

    在齐国国都临淄,人口众多,百姓举袖成云,挥汗成雨。齐国参与过好几场战役,但没有一次因为战争而征调全国兵力,例如泰山以南和清河一带的百姓就没听说过参军一事。

    尽管实力雄厚,地理环境优越,齐国同样侍奉秦国,苏秦为它感到羞耻。

    拿韩、魏与齐国对比,韩、魏侍奉秦国,因为与秦国接壤。如果韩、魏不听话,秦国大军发动,即使韩、魏胜利了,也已经被战争损伤,无力抗击其他国家的趁火打劫。如果秦国赢了,韩、魏就会陷入亡国的危险,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极大,只因为秦国强大。

    与韩、魏相比,齐国占据了很大的优势。首先,齐国与秦国相距很远,中间隔着几个国家,秦国不敢贸然攻打;其次,即使秦国攻打齐国,秦国未必就赢,因为齐国实力不弱,且是以逸待劳;最后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