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章 平安道大剿匪(完)-《从卫所到帝国》
第(2/3)页
潘思盛拱手领命,正欲布置,忽然又想起些事。
“大人,属下攻打此寨时曾遇一人,其乃寨中军师,还是汉人,说有要事禀告。”
赵安很好奇,当即决定见一见这人。
潘思盛小跑着离开。
“走!”
没过多久,几名军士押送着一名蓬头垢面的瘦子来到赵安面前,潘思盛还特地搬来一张椅子。
赵安坐下,两臂置在椅把上。
“汉人?”
“是。”
“说说吧。”
“小人名叫苏和,万历十四年生人,苏州府嘉定县人。”
“来朝鲜多少年了?”
“已有整整十五年。”
赵安嗯了一声。
至少这人还没忘本。
“好好的江南福地不待,到这关外作甚?”
苏和长叹一声。
“大人请听小的慢慢道来……”
原来苏和一家在嘉定虽然不能说是小康家庭,起码也是有屋又有田,活得不算快活却也能吃饱喝足。
然而倭寇兵犯朝鲜,皇帝调遣大军援朝,庞大的军费开支自然要摊在百姓身上。
江南富裕,要承担不少,虽说士绅们脑袋机灵、总能想出手段明里暗里地抗税,但你一介草民只能老实点,乖乖交钱。
那江南的底层百姓们有钱吗?
隆庆开关以后,海外民间贸易不断发展,茶、丝的出口量急剧扩大。
巨大的利益下,百姓们不再种植谷物,转为桑树棉花,随着人口的增长,本地粮无法满足需求,出现了“县不产米,仰食四方”的局面。
从外地购粮的价格自然不低,因此百姓们靠着养桑等事赚到的小钱,不得以又被用以补贴上涨的粮价。
而战事频发,海盗猖獗又导致了贸易的不稳定,田中所得久久堆积在百姓家中……
各种因素的作用下,南方土地兼并越发厉害。
“小人爹娘死后,便将家中的十几亩田都卖予张财主,靠着换来的盘缠乘船出海,立志闯出一番天地,哪知在登州附近遇上海盗……”
苏和地语气原先只是更咽,现在已是泣不成声……
听完他的话,赵安也是一阵唏嘘。
所谓的“江南民富”中的这个“民”不包含底层民众。
“你有何要事禀报?”
苏和抹净眼泪。
“禀大人,小的前几日曾在后山断崖上见过海东青!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