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灭亡它国,侵占它国的土地和人民,不会受到周天子的指责甚至是默认,这样的好机会可不多。 楚国选定的国家是边上的小国--弦国(今天光山县西北部)。 弦国在楚国东北方向,与楚国,黄国,英国、息国、江国、蒋国等国接壤,国君为嬴姓,子爵。 当年,由于周昭王的连续南征,周王国的疆域向南大幅度扩张,直抵汉水,在周昭王、周穆王时期,在汉水以北建立了一批诸侯方国,称为“汉阳诸姬”。包括:申国、邓国、随国(曾国)、长子国(长国)、唐国、息国、蔡国、道国、应国、沈国、贰国、房国、蓼国、轸国、州国、绞国、郧国等等 汉阳诸姬的任务,是为了防御“淮夷诸嬴”(殷商遗族和淮夷)。 当“淮夷诸嬴”被周穆王击败后,任务又变为守卫产铜的战略通道,为周王室源源不断地输送青铜。当楚国开始崛起,它们的任务又变为了防备楚国。 不过此时楚国已经成功崛起,甚至侵吞灭亡了部分汉阳方国,剩余的这些小方国不服楚人,为求自保只能结成同盟,投靠中原大国齐国寻求保护。 霸主齐侯为了孤立楚国,也有意拉拢淮河上游的汉阳诸姬,于是,江、黄、弦、道、柏等国便加入了以齐国为首的北方集团。江、黄两国在去年的伐楚之征中更是前来入盟,也有贡献。 也正因为加入了北方联盟,让楚国感到身边这些小国的不可靠,为建立稳固的淮河南方基地,楚国必须剿灭这些心存异志者。 此前息国已沦为楚人的一个县,紧靠息国的弦国和弦国东边的黄国便成了楚国所要打击的主要目标。 于是,楚王利用此次时间,以子文为大将,在弦国毫无戒备的情况下,一举灭掉弦国。弦国君王只身逃至同盟国黄国,弦国则从此亡国。 楚国如此,晋国也是再次发动了对虢国的侵略战争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