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1章,友好交流-《诸天,从亮剑开始的倒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戴按澜曾说过,“祖国的存亡,完全操之于我们自己”,“兴亡是我们应负的责任”。

    原名戴炳阳,亲历侵略者的残暴和恶行,他对日寇有着刻骨之恨。

    将名字改为“安澜”,立志要在乱世中力挽狂澜,报效国家。

    为报国仇,他以名明志,为四个孩子取名:覆东、靖东、藩篱、澄东,都与国难和抗日有关,寄予着他决心打败日军、赶走日寇、重建家园的决心和愿望。

    对自己的发妻,戴按澜不离不弃。

    后来他的子女曾说,母亲是不识字的农村妇女,很早便和父亲定了亲。父亲从小学习成绩突出,后来考取黄埔军校。

    入学后,他便把母亲接到广州。

    母亲本没名字,缠着小脚,父亲开始给她取名王荷心,他说荷花的心是很苦的,但出淤泥而不染。

    父亲耐心地教母亲认字,后来又给她改名荷馨,意为散发着荷花的馨香。

    对于旧社会的官僚来说,人生三喜:升官发财死老婆。

    戴按澜黄埔三期毕业,从排长一路干到旅长,三十五岁因为军功升少将,可仍然是一颗报国心,守着糟糠之妻。

    以小见大,如此人物可称道德模范,谦谦君子。

    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如君子般高尚的品德,人们仰慕这样的人,愿意同这样的人交朋友。

    交个朋友陈浩送这样一份礼物,他心甘情愿。

    此后陈浩陪同戴按澜观摩了,轻重机枪的射击训练,还展示了火箭筒和火箭炮等武器,狠狠秀了一把肌肉,收获了许多惊叹声。

    在充满冷气的木屋里坐下,喝着冰镇的气泡饮料水。

    正式的谈判开始了。

    陈浩的目的很实在,他要人,大量可以立即上战场,对付日寇的军人。

    还需要一些有文化知识的青年,只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,能快速的掌握高科技设备的使用,提高整体的作战实力。

    只要能够达到他的目的,不管是自动步枪还是火箭炮,粮食药品还是美元黄金,什么都可以拿来交易。

    这些事情,陈浩飞过去找到第二百师的时候,就曾经许诺下了。

    可是当戴按澜一开口,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。

    “我看得出来,你们拥有十分先进的武器装备,只是缺少人手来使用。只要你承诺是为了打击日寇,你要多少人,我给你多少人。”

    听闻此言,坐在他两侧身后的三名军官都大为失色。

    这是多么好的要价机会,送上门的肥羊,随便要点什么先进的武器装备,都能赚大发。

    如果给他们,肯定是不可能放过的。

    只是一细想,如此才是一心为国抗击日寇的戴将军。

    戴按澜眼神十分坚定,同古会战外界宣传虽败犹荣,可在他看来胜就是胜了败就是败了。

    重要的同古城失守,全军后撤上百公里。

    离把日军赶下海的目标,增加了上百公里。

    此后曼德勒会战,由于中英、中美间的矛盾,指挥上的混乱,局势更为险恶。

    异国作战,远征军粮食、弹药有限,没有向导,没有缅甸地图和盟军配合,久战不利,又只能向后撤。

    这一撤退,就要撤回国了。

    在撤退的路上病死饿死,跟不上队伍失踪的士兵,比在战场上牺牲的还多一倍。

    戴按澜每天得到部下统计的数字都心如绞痛。

    远征军第一次出国作战,便败得一塌糊涂,他心有不甘。

    如果有人能打回去,打出远征军的威风来,把日军从缅甸赶走,戴按澜觉得他无论付出什么都行。

    搞清楚了戴按澜的态度想法,陈浩内心惭愧不已。

    他干雇佣兵,军火贩子和后来的正当商人,把做任何事都看成了一场交易。

    做任何决定都要放在心里掂量掂量,需要付出什么东西,又能得到什么东西,还能赚多少。

    像那种不假思索,一心为国家和民族,不惜付出任何代价。

    换做陈浩无论如何是做不来的,他已经被铜臭味腌透了。

    唯有一点,陈浩是很讲义气的,戴按澜对他够意思,他不能不讲道义。

    川军团自然是以抗击日寇为己任,决心跟日寇斗到底的。

    第二百师的将士,有愿意加入川军团的,跟川军团的将士一视同仁,享受一样的待遇,无论是饮食武器还是军饷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