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8章 把火往死里拱-《大夏状元郎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郑经很快就体会到了什么叫求仁得仁,他不打算再低调,想博声名,机会很快就来了。

    骆斐一回去,很快就把国子监即将编撰标准教材的事给放了风声出去,并鼓励国子监的先生们来踊跃报名假如编委会。

    很自然地,他也把郑经即将担任编委会总编的事也透露了出去。

    消息很快就在国子监传开了。

    争议也就此产生。

    这郑经到底是何许人也?为何有资格排在骆斐和张籍这两位大儒前面,    来担任教材编委会的总编?

    一收到消息后,国子监的那些博士、助教、直讲们,都纷纷对这一问题产生了好奇。

    在骆斐暂时没有透露更多信息的情况下,一开始,几乎无人知晓答案。

    毕竟现在的郑经确实声名不显,那些先生们想找人打听,都找不到对象。

    但也有例外。

    在国子监下面,    一共有三个不同的学校,    分别是国子学、太学和皇宗学。

    其中,    国子学是供朝中五品以上官员子弟上的,五品以下九品以上则上太学,而皇宗学,则只有皇室子弟才有资格上。

    在现在的国子监,专门负责皇宗学的是儒家的另一名大儒,名为师舒的博士。

    这师舒的学问也是相当了不得的,极为擅长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春秋》等,因此,他不仅是负责皇宗学的博士,还曾经担任过太子陈仲平的讲经老师。

    这就很了不得了。

    要知道,年轻时的张籍,也仅仅是担任过前被废太子的东宫伴读,而不是名正言顺的老师,因此,在国子监里,师舒是属于对谁都不放在眼里的那种。

    包括骆斐,    也包括张籍。

    而编撰教材的消息一传出,    师舒立即就怒了。

    啥?

    国子监编撰教材,    总编名录里竟然只有骆斐和张籍,而没有我?还有,那郑经又是啥玩意?

    他确实怒了。

    这让他又了一种被排挤、忽视的感觉。

    而怒火稍稍平息后,他终于想起了一点什么。

    咦,郑经这名字似乎有点耳熟啊!

    他立即就想起了另一段不为人知的恩怨。

    别看皇宗学的名号很响亮,可事实上,有资格来上这个学的人实在是不多,毕竟大夏朝老陈家的香火一直不算很旺,因此,各种有皇室血脉关系的皇室子弟加起来,符合年龄上皇宗学的,总共也就十来号人,而且绝大部分都跟当今圣上已是远亲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