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5章 习惯就好-《大夏状元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要知道,张籍自己也是年少成名,还不到三十岁,就已拥有了比当时那些儒家大儒还要高深的学识,可现在他却发现,就算是现在的自己,也未必能在学识方面厉害过郑经。

    那还有啥好考究的?

    全力辅佐他来编写儒家标准教材,再次将儒家思想和文化发扬光大,不就是最大的功德,以及对郑经最高的评价吗?

    只是他这么一说,可是把其他人给吓到了。

    为啥?

    因为他是儒家文庙的主持,公认的当世大儒,对儒家思想和文化掌握得最为厉害的那一个。

    在这一点上,连骆斐这位国子监的祭酒都自愧不如。

    可现如今,他却表态说,愿意辅佐郑经来编撰儒家标准教材,这说明什么?

    答案不言而喻。

    这下弄得连骆斐都没法再说什么了,只能说道:“既然如此,那就有劳浪之和之言先生费心了,等我回国子监稍作准备,咱们改日再细聊此事。”

    他的意思是说,这事就这么定了,具体怎么个操作法,下次再详细谈。

    谷颡

    这是不得已的事。

    要知道,虽然他才是国子监的祭酒,可是真要论在儒家的地位的话,他是不如张籍的,这就好比说他是后世的文化部长,可张籍却是国宝级的专家学者那样,他不得不尊重张籍的意见。

    因此哪怕他还有啥顾虑,也得先私下里问清楚张籍的意思再说。

    两位儒家大佬就这么先行告辞而去。

    接着告辞的是郑衍。

    郑衍是带着极为复杂的心情离开的。

    今天他来书局,是抱着修复跟郑经的关系而来的,可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。

    他没想到,出身于郑氏的郑经,现在竟然对世家有了那么大的成见,不仅对郑氏的很多做法不认同了不说,还把世家当成了当世的祸患。

    可对此他又能说什么呢?

    说郑经是胡说八道?

    可郑经明明说得很在理啊!

    假如郑氏再不反思的话,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,将迎来灭族之灾?

    这是需要他回去后再细细琢磨的事。

    而更为让他没想到的是,这位被郑氏当成了替罪羊和弃子的同宗晚辈,其学识水准竟然连张籍都如此的认同,那这是不是意味着,郑经在未来的成就,甚至还要超过郑氏宗族最为有名的郑玄?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