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1章 最后的拯救-《大夏状元郎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那要不要听天命尽人事,再稍稍点醒一下呢?

    想了想,他问道:“族叔祖,您应该是很久没回荥阳了吧?”

    “嗯,确实很多年没回了。”

    郑衍承认。

    “是不是招人嫉恨,我不好评价,但我可以告诉你几个事实。

    “就以荥阳郑氏为例。

    “现在在整个荥阳郡,有差不多一半的田地属于郑氏,光是太正二年那场黄河大水,就让郑氏多了数千亩良田。

    “还有,荥阳郡里最为赚钱的生意,比如说粮食、铁器、食盐、布匹等,也都是有郑氏把持。

    “这导致了在整个荥阳,起码有一半的百姓得在郑氏讨生活。

    “毫不夸张地说,若是没有郑氏配合,朝里的政令在荥阳根本就行不通,当郡守的,也别想把荥阳给管好。

    “我就问你,这样的荥阳又怎能不招人嫉恨?”

    郑经摆出了一连串残酷的事实。

    郑衍赫然。

    久居上位者都有一通病,那就是不察世情。

    就好比说郑衍,他久居会宁,因此对于荥阳老家那边的事,他能从族人那里得知,但族人传递给他的消息,往往都是只挑好的说,比如说家族去年又赚了多少银子,做了啥了不得的事,然后把分红呈献给他。

    就算他偶尔回一趟荥阳,他所能见到的,也是族人给他安排好的,让他感觉开心、舒服的那一面,至于阴暗的,早已被人隐藏了起来。

    可现在郑经这么一说,他立即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。

    假如没有郑氏的配合,连朝里的政令都在荥阳实施不下去,这样的郑氏又怎能不让人忌讳?

    这么说,现在的郑氏真错了?

    一时间,他又怔怔地说不出话来了。

    而郑经,在最后点醒了郑衍一番之后,又把目光投向了骆斐。

    该怎样来通过国子监来薅羊毛呢?

    他又一次开始考虑起这一问题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