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零四章 一夜激荡-《明帝国的崛起》
第(2/3)页
想了想,既然是自己儿子不妨把话说的更透彻些,道:“如今天下格局风云激荡,而作为整个天下的中心:庙堂之上更是暗流汹涌。
为父没有刘晦庵公那等圣眷。若不借此机会归乡,只怕将来死无葬身之地。”
张升是成化年间的状元,虽然性格上有缺陷,办事能力不强,种种毛病,但基本的政治能力还是有的。不然也坐不到这个位置上。
张元锡这才明白老父的打算,琢磨了一下,“那儿子明日就准备离京回湖广。”
张升惆怅的点点头。
…
…
京中的这个深夜里注定无眠。兵部尚书刘大夏在书房中阅读着张昭的文章。
几次站起来,在书房里徘徊,几次又坐下来继续读。
从张昭的“政敌”的角度来说,他很不赞同张昭的某些话。
张昭这篇文章堪称雄文,可以逻辑自洽。但是,那仅仅是按照张昭看问题的角度而言。
从他的角度去看,并非如张昭所说的。
譬如说:金陵士子打砸闹事,这在江南算什么事?小的很。哪里就严重到要治罪的地步?
如此朝廷真治罪,金陵的缙绅只怕会离心离德!治国,不是张昭看得那么简单的。
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当今大明最为繁华的都市:苏州。吴中向来富庶。太祖皇帝开国时恼其助张士诚,因而吴中的税赋定的比大明其他地方高。
而吴中的赋税年年有拖欠。历年来高达数百万两白银。这里的缙绅未必就真心向大明。
再在金陵、扬州来这么一回,大明的精华之地有几人心向朝廷?一旦国家有事,又有几人肯出力?
再譬如说:看似只是惩治士子,但会对士林敢言之风气造成重挫。日后还要不要“广开言路”这一条?
刘大夏几次想要提笔写文章反驳,几次又压下来。因为,他能成为一代名臣,又必须要赞同张昭的某些话。
譬如,很通俗的:不能吃大明的饭,砸大明的锅。
权力和义务要对等。
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是大明的精英、根基。
“唉…”
思忖良久,刘大夏颓然的叹口气。不管他多么的想反驳张昭,但他很清楚,朝堂上大部官员都会认同张昭的观点。他再写文章有何意义?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