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9章 长安大明宫-《大唐第一全能纨绔》
第(1/3)页
九一高地乃龙山之主脉,龙头所在,“头高二十丈”,地势十分高亢。站在大明宫含元殿向南眺望,整个长安城尽收眼底。
只不过,现在的大明宫比历史上的早建成了十几年,但规模上,却要小上许多。
其实,这也很正常。只要主体宫殿落成,能够让皇帝听政,能够让嫔妃后宫居住,以后再增宫添殿,也就是了。
所以,九月十五日,李二陛下始御紫宸殿听政,百僚奉贺,也就标志着新宫建成,政治中心的转移。
灭了高昌,又住进了新宫殿,再不受潮湿阴冷之苦,李二陛下的心情当然是十分愉悦。
尽管在规模上还差强人意,可钱财滚滚而来,后续的修建也不是什么难事。
看过徐齐霖的奏报,李二陛下更是喜悦。甘、肃二州的经营,出了他的预计,支应西域驻军已是绰绰有余。
而且,据西州刺史王方翼的奏报,地方已经稳定,按照明年的农耕计划,秋收后将能解决两至三万驻军的粮草物资。
三万驻军在西域,已是足够压制西突厥,以及西域诸小国。也就是说,一年后,西州将能自给自足,不用再拖累中央财政。
而在甘州的示范带动下,邻近的凉州(现武威)也开始效仿。除了从丝路贸易中获利外,还上奏请拔棉种,明年也要规模种植。
从这些奏报上看,河西的展形势是一片大好。只是都苦于人口不足,都向朝廷申请由关中移民。
而从甘州开建设以来,关中移民已是过万,再加上“市籍”的奴婢和胡人,依然不能满足甘州对人口的需要。
但甘州的展有目共睹,给移民的优惠政策也极具吸引力。如果任由移民自由选择的话,十有八九会是甘州。
李二陛下不禁轻抚额头,考虑是不是用强制手段来决定移民的去向。否则,肃、凉二州,再加上西州,无论如何都无法与甘州相争。
当然,徐齐霖的奏报上也算是提供了办法。那就是对外掠夺,战争俘虏;再有就是入籍大唐的政策,吸引外来移民。
在开放包容的大唐初期,“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”的论调还不占主流,但对胡人的歧视却是平常。
所以,即便是在大唐有官职的,如阿史那思摩、阿史那社尔、契苾何力等人。朝廷承认是唐人,他们也自认是唐人,但却没有一个庄重的仪式来确认。
这哪行啊!徐齐霖在奏报中便说到了归化的条件和程序,还写了宣誓的草稿词,请李二陛下定夺。
李二陛下对此倒是没意见,但要将这个政策放开,适用于大唐境内的其他胡人,却是有些疑虑。
虽然“市籍”的推出,解决了朝廷要给良籍百姓分配田地的问题。
但这种非农阶层的扩大,是否会影响到大唐的社会结构,造成对农民种地积极性的打击,李二陛下并不确定。
至于战争俘虏,对外掠夺,李二陛下觉得现在还没有实施的空间。已经灭了高昌,周边哪还有战事?要是真打仗,他下道谕旨不杀俘虏,也就是了。
正在左思右想,权衡利弊,马大秘报名而入,呈上了最新的奏报。
李二陛下看到奏报上的署名,便是淡淡一笑,不以为意地打开观瞧。
刚看了几句,李二陛下的脸色就变得严峻起来,皱起了眉头。
原来,这是甘州长史的奏报,说的是有刺客入徐刺史府宅行刺。虽然在城中搜查,城门盘查,却终是未抓到凶手。
入府行刺?!李二陛下对这个突事件十分地惊愕,也甚是震怒。
刺杀朝廷命官,这是多久时间都没有过的事情了?特别是在天下已经太平的时候,竟会生如此耸人听闻的事情。
徐齐霖在奏报上没有谈说此事,可见他也是一头雾水,不知道是谁要杀他。同时,他也是怕在奏报上一提,难免引起京城亲人的担心。
“宾王,你且看过这份奏报。”李二陛下沉吟了一下,将奏报递给了马周。
马周接过一看,脸色也变了。他沉吟了一下,拱手道:“陛下,此事非同小可,但追查却也没有头绪。”
李二陛下微微颌,说道:“正因没有太多的线索,齐霖才没有写进奏报。只凭他一眼之下的刺客的身形体貌,有如大海捞针一般。”
马周想了想,苦笑道:“这事还是要徐丞自己去办,谁与他有仇,谁与他结怨,应是他最清楚。”
第(1/3)页